>
中国粽子的百科详解
粽,或粽子,亦写作糉,为端午节应景物之一。以箬叶、竹叶或芦苇叶,包裹糯米或黄米或其他辅料如枣,豆沙,火腿、咸鸭蛋、花生、栗子等,并以水煮或蒸熟的食品。起源于纪念古代诗人屈原投江,人们为了让屈原尸体不被鱼类所食,特制作粽子投江喂鱼。
粽的历史悠久,在战国时代时已经出现。楚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自尽后,百姓为了防止鱼类破坏屈原的尸体,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,让鱼吃米饭而不去咬屈原的遗体。另说则是用来祭祀屈原的供品。粽子一直是端午的必备的食品,除了纪念屈原之外,江苏等地,粽子被认为跟伍子胥信仰有关。当地记载:“乡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,非屈原也。”
西晋周处《风土记》写道:“仲夏端午,烹鹜角黍。”《齐民要术》卷九引《风土记》记述粽子“盖取阴阳尚相褁未分散之时像也”。
粽子的种类分析:
北方以一般用芦苇叶卷为漏斗状。因芦苇细长而窄,常需两、三片相叠才能缚粽。
馅料则灌入糯米、粘黄米等,亦可加入枣。一般只有甜素馅,多用红豆沙或小枣做馅,有用粘黄米或其他粘种粮食的封口用细绳或草丝捆扎(北方传统上用马兰草),作成棱锥正四面体形状,然后用水煮熟,可以热食也可以冷食,具有叶子的清香味。
但是到了近代,北方的粽子也成为和南方的一样,成为4个角的粽子。但是口味还是多为大枣、小枣、金丝枣或者豆沙,以甜味为主,咸味较少。
南方多以箬叶包粽,也有用芦苇叶者。粽子形状接近三角锥,体积较大。馅料有糯米外加肉、赤豆等,有甜咸荤素各种口味,其中以嘉兴肉粽最为出名。南方粽子的主要类型有肉粽,枣粽,栗子粽等。肉粽是用瘦猪肉在酱油中浸泡一段时间后,裹入同样被酱油浸泡过的大米(也有直接用泡好的纯白糯米的)中。近年来,人们在肉粽中加入适量肥猪肉的越来越多,这样口感更为香美.此外,近年也有蛋黄肉粽,即在粽子中加入煮熟的咸鸭蛋黄。制作粽子的糯米中常常也会加入水泡过的红豆或者绿豆。
嘉兴粽子为长形,有大肉、豆沙、鸡肉粽等品种。它的粽子从选料、制作到烹煮都有独到之处。米要上等白糯米,肉从猪后腿精选,粽子煮熟后,肥肉的油渗入米内,入口鲜美,肥而不腻。许多海内外朋友皆因品尝过嘉兴粽子后,方知浙江嘉兴的地名。嘉兴粽子以“真真老老”和五芳斋两品牌为最。
上海由于和嘉兴地理位置接近,所以粽子的口味和外形与嘉兴粽子基本一致。
香港地区的作法与中国大陆南方的许多沿海地区大致相若,但以裹蒸粽、碱水粽(甜食)和咸肉粽(咸食)为主,亦有红豆粽和绿豆粽等。近年来,也有茶楼和部分小贩售卖。而每逢端午时节,有些食品公司更以鱼翅、鲍鱼等贵价材料作馅料。.....
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,由于当地的土生华人沿袭了其祖先带来的部分中国传统文化,加上受到马来人的文化影响,他们以独有的“中式+马来式”的混合做法制造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娘惹粽。
台湾地区粽子的作法也同样接近于中国大陆南方,外包麻竹叶或桂竹竹箨再以白棉线或咸草捆扎,其样式多成锥立四角形状,但同时在台湾南部和北部地区之间在作法上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,常被台湾人称作“南部粽”、“北部粽”。相比南方粽,北部粽体积更小巧,油较多,味道也较咸。不论南北,都有加入瘦肉、蛋黄,还有花生,甚至鱿鱼等海味。1949年后,大量军民随国民政府迁台,其中以江南人居多,所以亦随之传入江浙省粽类为多。台湾习俗中,若某家有丧事则端午不制粽,粽由女主人娘家提供,并赠以回礼。
另外,台湾原住民亦有类似的食物。虽与汉人端午节习俗无关,但亦成为粽食新选择之一。
台湾北部作法是米浸泡于水中,沥干后用油炒香,并加入五香粉、胡椒粉、酱油等调味料。将米蒸熟后,近于“油饭”,再以竹叶包裹填馅,再一次使入味。也有人直接用油将米粒炒至半熟,包裹填馅后蒸食。台湾北部粽所用竹叶多为笋壳,色泽棕黄,略带斑点,质地颇为坚韧。
南部粽或称水煮粽,特色为投水煮食、较不油腻。作法是用纯白糯米浸泡后加瘦肉、三层肉、香菇、鸭蛋黄、红葱头,亦有添加花生、栗子、萝蔔干者,较特殊的亦有加鱿鱼、虾米者,馅料须先行腌制,以粽竹叶包裹,入大锅中,以大火水煮,中间或添冷水一至二次,持续加热至熟透,费时大约一时半至两小时。台湾南部粽所用“粽竹叶”,质地细致而叶面较宽(大部分是麻竹叶),气味也较芳香,食用时带有淡淡的竹叶清香。也有用月桃叶子包的,有一股特别的月桃香,而且月桃叶子比较大,可以包更大的粽子。
台湾南部同时有种以花生和糯米包制的粽子。其煮法和南部粽相同为水煮粽。食用时搭配花生粉、香菜和酱油膏一起食用。
以糯米和碱剂包制,成品为黄色、有弹性、口感接近九层塔般比较有弹性的果冻状物。食用时通常淋上糖浆般的酱汁。属甜点类。市场逐渐萎缩,目前越来越少见。
更多中国端午节知识和粽子新闻,请了解
网 http://www.duanwulipin.com